欢迎访问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
(一)何为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是指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有能力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一整套能力,具体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等层面。信息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培养和提高个体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并激发个体信息智慧和潜能,为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的教育活动。其总体教育目标是:
(1)通过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观念教育,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使学生对信息的关注稳定、持久,了解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2)通过信息知识教育,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传播、存储和检索的原理方法,能准确选择与判别信息源,有效评价可供选择信息的优劣和获取、利用的可行性。
(3)通过信息技能教育,使学生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提高驾驭各种信息检索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
信息素质教育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首先,信息素质教育的提出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要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培养并具备信息获取、评价和利用的能力。
其二,信息素质教育符合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素质是指社会个体成员的现实的和适应未来发展可能性的身心发展状况,信息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人类传统文化素质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状况,培养和提高个体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并激发个体信息智慧和潜能的活动。
第三,信息素质教育有助于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信息技术的装备,个体成员的信息素质状况正日益左右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总之,培养信息意识强、信息知识丰富并能驾驭现代信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信息化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强化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各类学生应接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从而达到不同程度的素质能力标准。因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决定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因此,信息素质教育应该根据大学生知识、能力、需求的层次性,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安排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阶段式教学。
第一阶段,新生入学教育,主要进行信息意识、信息观念的引导教育以及图书馆利用的指导,旨在为今后大学阶段的学习开拓治学门径,奠定获取与利用信息技能的基础;
第二阶段,高年级学生的系统教育,在继续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同时,进行信息知识和信息基本技能的系统教育,并将信息课内容同专业课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能运用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巩固、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第三阶段,毕业生的实习指导和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科研课题的选题,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指导与教学工作,强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毕业生或研究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1)对入学新生进行图书馆利用教育 。“如何利用图书馆”这一课题,是当代大学生跨进高等学府门槛必修的第一课,也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第一个环节。
(2)循序渐进地开展《现代信息检索技术》课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常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该课程,接受系统的信息知识与技能教育。
(3)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素质相关知识讲座,创办校园网信息知识多媒体课堂等。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评价和利用能力以培养出终身学习者的基础技能教育和学习观念的教育,其教学方法必须秉承学以致用、理论充分联系实际的原则。适合采用以校园网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媒体课件授课和师生互动式的、提倡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灵活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