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

新闻公告
真人图书馆活动锦集

 

好学:就有道而正焉

—— “真人图书”第一期:郭九林老师

 

图书馆 王学艳

11 10 日,初冬寒意正浓,第六届图书馆文化月“阅在民大·真人图书馆”活动温情呈现,首场活动在开发区图书馆二楼期刊阅览区进行。

“阅在民大·真人图书馆”倡导的理念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书”,图书馆将邀请民族大学“良师益友”、“读者之星”、“创业达人”等师生以及知名校友等作为可借阅的 真人书 组成真人图书馆。学生需要在网上和现场提前预约“借阅”,之后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有别于一对多的你讲我听的讲座形式,真人图书活动更注重提问、思辨、质疑,现场的真人并不在传输知识,更多的是倾听、引领、答疑解惑的角色。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与碰撞,起到砥砺思想,宁静心灵的效果。规模一般在 20 人左右。

“阅在民大·真人图书馆”第一期活动特邀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郭九林老师作为嘉宾。郭老师有丰富的读书学习经历,语言、书法、文化都是他擅长的领域。交流过程中,郭老师以“每天有多少时间用来阅读课本以外的图书”发问,强调了持续阅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在随后的问答交流分享环节,郭老师强调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同学们更要有判断力和定力选择经典和厚重的书来阅读、选书的同时更要选择“作者”,要坚持选择某个领域的“大家”的书来阅读;要锻炼自己如何把一本厚书读“薄”,要把碎片化的信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设计使之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要读书和思考结合,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

现场的书法爱好者也提出了他们的疑问,郭老师就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高山滚石等书法技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同学们讨论了书法技法的自然之美,强调书画精进和读书的必然联系。希望同学们坚持习练书法,会给未来的学习生活带来美好的感受。

郭老师还就中外教育差距、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国际关系和我们息息相关等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

活动吸引了在校学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由图书馆副馆长王学艳主持。

接下来,走进真人图书馆的还有马春东、齐济、包和平、宋美奇(学生、读书之星)等师生。“真人邀约”也正在进行中,希望通过搭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在深化师生关系、倡导读书风气的同时,使同学们获得更多求学问道方法、感悟到更多为人处世道理。

 

 

把成功当成一种习惯——  “真人图书”第二期:齐济老师

 

学生记者:张一诺

   “聆听真人故事,感悟多样人生”第六届图书馆文化月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  11    10    拉开序幕后陆续展开。

11    13    下午  3  时,第二场真人图书馆活动如期举行。活动邀请了曾指导学生荣  获第七届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的  我校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齐济老师作为  “真人图书”嘉宾  ,来自我校不同院系的  十余名  同学参与了当日活动。在问答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氛围轻松愉悦。齐济老师根据自己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及从事外企工作等经历经验,在未来求学深造、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向大家着重强调了“以专业学习作为自身首要任务”的必要性,提出“合理规划时间进行多方面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等建议。当了解到同学们在面对当下专业学习和未来毕业去向缺乏自信和勇气后,齐济老师给予了大家充分的鼓励与肯定  :“当你足够努力,成功就不是很难的事,当你成功过几次之后,你就会把成功当成一种习惯”。

参与并主持会议的我校图书馆副馆长王学艳老师表示,  真人图书馆活动所倡导的理念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活动为实现师生零距离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让同学们在倾听他人成功经历的过程中得到更真实、更有益的感悟和启发。

源于丹麦的“真人图书馆”是邀请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与读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一种创新阅读形式,打破了传统纸质或电子等文字型阅读形式的局限,注重互动性、针对性,读者们可以从自身情况出发进行提问,让信息的流通和利用达到最大化。

 

          一生只做一件事——   “真人图书”第三期:马春东老师  

                  

图书馆 马赫  

11月16日,金石滩校区图书馆迎来本届文化月首位真人图书——设计学院院长马春东老师。马老师畅谈人生哲学及实践之道,并回答了读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马老师的学识与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长达三小时的座谈仍使大家意犹未尽。金石滩校区30   余名同学通过微信平台报名参加了此次沟通与交流。  


 

  老师告诉各位读者,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但一定要有追求,有追求就要坚持到底,并且要专一,“人的一生只做一件事!”马老师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道:“年轻时要认真挖掘自己的天分与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它。”听到有些读者对未来存在迷茫,马老师鼓励大家不要因一时的挫折与茫然而轻易怀疑自己。“做一件事,既然你花费了情感与心血,就不要轻言放弃。要争取自信和成就来让自己继续前进。”并拿出萨特的名言——   “存在即合理”   为大家打气,以此说明同学们的理想也一定有着应该坚持到底的理由。  

关于学习,马老师认为看书不能盲从,人的成长需要读书,但是要阅读经典,“多读书不如精读书,要读对自己有用的书。”“知识都是通过读书来了解的,但一定要结合实践才能让自己成长。”马老师强调,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有效果,要通过不断的获取新知来刺激大脑并使之成长。  

座谈中,有读者问及处事方法,马老师答道:做人要追求和谐,做事要懂得礼让,没有能力与他人竞争资源就让给他们,同时看清自己的缺陷并努力使自己变强,有能力了就要懂得关爱他人,强者理应照顾弱者。  

在与读者的互动中,马老师还呼吁大家认真看待爱情。“选择爱情就意味着选择家庭。”他特别强调:“爱情不仅需要责任,爱情更需要进步,对于爱情而言,最大的杀手正是重复与原地踏步。”谈到给自己孩子择偶的建议,马老师风趣地总结道:“看对方顺眼,勤快善良就行。”因为勤快的人更愿意去推动自身的进步和家庭的和谐;善良的人则懂得尊重和理解对方。  

临近尾声,马老师说,他最近刚看完《时间简史》,从中总结出一个道理:这个难以被认知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与可能性,年轻人不要被现有的观念束缚住,要大胆地追求目标,在追求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地认识到“世间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你的成长。”  

第六届文化月“阅在民大   真人图书馆”活动在两校区紧锣密鼓的展开,受到学生热烈追捧。经管学院的石芮认为:“真人图书不仅仅是一个与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好机会,更是一个能够让我们得以借助老师的智慧,有意识地认清自己,思考并评估自己每一步选择的重要平台。”故而每次活动结束,学生们都意犹未尽,依依不肯离场。图书馆老师会搭建更多这样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学生们品读丰富的人生阅历,吸取营养,让他们树立目标,放飞理想,成就美好的未来。  

 

 

压力促进人的成长——   “真人图书”第四期:刘灵芝老师  

 

图书馆 马赫  

11月17日,文法学院副院长刘灵芝老师来到金石滩   校区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为翘首以盼的读者们上演了一场优雅而温馨的真人图书秀。刘老师用几十年来不断学习不断奋斗的人生经历,激励年轻读者们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要顺应时代的脚步,向着明天前进。活动使很多读者感悟良多,尤其是法学专业的读者更表示收获颇丰。  

 

在学习方面,刘老师坦率地说,只有脚踏实地的认真学习,才能有收获。“不要比谁韩剧看的多,就比谁书看的多,应该抓住每一分钟看书。”刘老师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那时我们对图书馆特别钟爱,互相间比赛看书,然后就互相交流。”刘老师说,除了看书,上好每一节课也非常重要。“每一堂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如果平时上课游离,只在期末背背复习材料,那就是浪费生命。”“老师的引导只能是成功的外因,只有自身觉悟才会真正成长。”  

  老师说,时代在不断进步,要思考自身是否也在进步,如果没有进步是因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道理:有舍才有得。“如果你不能舍弃微信、电影、   QQ   ,那你只能舍弃学习。”但并非要舍弃一切娱乐,“要合理安排好时间,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适应逐步升级的挑战。”  

  老师告诉大家,大学生应涉猎广泛。“不要因为自己学什么专业,就局限于那个学科。”四年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在这当中培养的特长不仅会使自己在就业中具备一定优势,也会让生活富有韵味。刘老师还鼓励大家多参加社团活动,“参加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还能让自己收获自信。”  

有的同学表示,准备考研的日子太煎熬了,有时想放弃。对此,刘老师说,如果仅仅因为辛苦和劳累而选择放弃,那样的人生只会一事无成。“而且,正是压力才能促进人的成长。”她拿出了自己的考研经历:“我是在参加工作的十年之后才进行考研的,当时每天早上   5   点钟起床背外语,之后给家人做饭。一边在学校讲课,一边相夫教子,一边备考大连海事的研究生,和大家相比,哪个更累?然而正是这种压力却让我不断成长。”  

作为法学专业的教授,刘老师不忘给本专业的学生鼓劲。“来到民大读书对大家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学校的法学专业非常强大,老师们都拥有着丰富的阅历。”有法学专业的新生问刘老师,课后应该看什么书。刘老师说:“可以先从通俗易懂的案例书和故事书开始,比如《法律的故事》、《法学名著导读》和《法学家茶座》等。”刘老师还向法学专业的同学介绍了未来的职业方向与其各自的特点。  

在活动的最后,有的同学问刘老师有过什么梦想。“我想当科学家!”刘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小时候都想当科学家,但就如同大家所见,我成为了一个老师,但是在我选择成为老师的第一天,我就对自己说,我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刘老师说,早早确定目标是一件好事,但关键是决定做什么后就一定要努力把它做好,对此她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铭:“不在于做什么,在于出类拔萃。”而这句话的背后,正是刘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  

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真人图书“第五期:宋美奇同学

 

图书馆 陈新颜

11月18日下午,真人图书馆活动继续上演。本场活动的“真人图书”是英语134 班宋美奇同学,她的关键词或说她身上的标签是“三好学生”、“借阅达人”,“三好学生”荣誉之来之不易自不必说,“借阅达人”的称号也绝非浪得虚名——宋美奇同学位居全校借书排行榜第 1 名,年度借书 361 册,差不多日均读书 1 册(要知道 2014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只有 4.56 本),除了借阅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外,历史、哲学、化学、天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她均有涉猎,这位“借阅达人”,几乎每天都到图书馆来。图书馆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阅读给宋同学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她是怎样协调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带着这些疑问十余名各专业学生齐聚开发区校区图书馆第三借阅处,面对面与宋美奇沟通交流,真诚互动。

“自己感兴趣的书就会借回去,而且比较喜欢看带图的书。”宋美奇的谦虚打消了听者对她高高在上的揣度。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个女孩子绝非简单。一个女生提问说“看经济类的图书会有枯燥被动的感觉,怎么破?”宋美奇轻松答道 : “经济可以帮我赚钱,所以我喜欢。你可以先从《牛奶可乐经济学》入手,再看《摩根信札》、《 20 岁的女人如何赚钱 》,然后再借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等,由浅入深地阅读啊。”

关于读书方法,宋美奇举例说,比如《如何把握关键信息》这本书,某章第一段写的是企业,学生读的时候可以分个叉略过去,看与自己有关的;不十分清晰的地方可以边读边列个“思维导图”,回过头来看时就形成体系。“我喜欢‘快乐读书法’,比如直接看《荷马史诗》可能我也读不进去,那就先找来相关的电影《特洛伊战争》视频来看,回头再看原著。”

对于听众好奇自己什么时间读书,宋美奇坦陈,大一时自己又参加社团活动又有兼职,时间是比较紧,所以要有要求有约束,规定一个半小时读完的就读完,也从不看电视剧、真人秀等占用大块时间的节目,利用好课间等碎片时间,另外还得善于统筹——比如一边敷面膜一边看书或听美文朗诵。

   对于本校图书馆的资源,宋美奇认为民大的图书馆藏书丰富、环境优雅,很适合同学们静下心来学习,而且图书馆采购的电子资源也特别丰富,自己在准备“挑战杯”期间就用到了 westlaw 外文数据库,另外超星学术视频上很多大家和名师的课程听过也受益匪浅。对于听众提出的在智能手机越来越发达和普及的今天,手机比书对自己吸引力大的问题,宋美奇认为,手机里的东西可以用等车、排饭等碎片时间来阅读,朋友圈的事务可以每天固定时间集中处理,不能让别人牵制自己。

“读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生、事业、价值观的启发”。 宋美奇不但是 2014 2015 年度校“优秀三好学生”,“中国移动”和“正源”奖学金获得者,也是图书馆评出的 2014 2015 年度读者之星, 2013 年图书馆“百年诺贝尔”征文比赛优秀奖和 2015 年图书馆万方数据搜索大赛二等奖的获奖者,“通过参加图书馆各项活动,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视野,帮我走出学习的误区”。她建议大家利用好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提高信息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同时建议大家去别的高校看看同龄人都在干什么,在清楚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必成大事”与大家共勉。

参加活动的学生表示:“宋美奇这本真人图书,说的是身边事唠的是学生嗑儿,特别贴近大家的生活。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心得和我们分享,使我们在生涯规划、时间利用、读书治学等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真是受益良多。”

     

做内心强大的人   ——“真人图书“第六期:田野老师  

 

图书馆 马赫  


 

11     19   日,田野老师作为真人图书作客金石滩图书馆三楼会议室。田老师不是第一次做“真人图书”了,在第三次被借阅之际,她与读者畅谈大学生活,并结合自身的工作与学习经历,围绕走进社会与就业素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活动伊始田老师即向读者提出,在生活中要做个会提问题的人,学会捕捉和记录有用信息,而且要学会欣赏别人。“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值得我们学习,千万不要只看别人身上的缺点,那既不利于成长自己也不会快乐。”“当你走进社会的时候,会遇见形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你在大学四年已经锻炼出谦虚、开放、善于欣赏的品格,那么对你而言,社会上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面对大一新生,田老师表示,入学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搞清自己的学习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我适不适合这个专业?我们必须要在大一得出这个答案,这不仅仅需要思考,还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要以自己的专业为起点,思考自己将来能做什么。”  

  老师提出:要思考上大学是为了什么。“不是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氛围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接纳和包容别人。”同时,“不要荒废你的大学时光,多走进图书馆,给自己制定个阅读计划。多参加实践活动,并使自己真正的融入其中。不仅要让自己获取更多知识,还要锻炼自身的能力。”“走进社会后你会发现,在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仅仅是你已有的知识,更多的是迅速找到所需知识的能力。”  

有同学向田老师提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最强?田老师答道:“在我看来,真正的强大来源于人的内心。成长不光在于知识和阅历,更在于心理上能承担包容更多的事情。”田老师说:“生活和学习中,很多人都害怕重来。其实大家想想,我们小时候都玩过搭积木,这个游戏不仅锻炼我们的心智,更多的是锻炼我们对‘推倒了重新来’这一概念的承受能力。而这种承受能力的大小不正是真正的强大与否的关键么。”“所以在做大事的人心里,痛苦都不是灾难。这正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强大。”  

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田野老师与读者们相约,“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会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或许某一次,被真人图书借阅的将是在坐的各位。”  

用心去做 ——“ 真人图书“第七期:周晓政同学

 

图书馆 马赫

11月22日,经管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周晓政同学来到金石滩 校区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真人图书秀。

周晓政同学的名片上有着这样的头衔:经管学院副主席、管理交流协会会长、班长以及新生代理班长。周晓政平时努力学习,课后积极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的各种活动,不仅连年获得奖学金,还在挑战杯等实践竞赛中斩获颇丰。

周晓政说,上大学之后最有成就的事情就是专注于学习并取得好成绩,“上大一时,计算机二级考试对我们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我当时就想把它拿下,所以天天去机房做题,一有问题就找老师,还总结笔记。”“成绩出来后,我感觉特别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做好。”

周晓政告诉同学们,锻炼身体是很有必要的。“我每晚都在操场跑二十圈,最初跑四圈就感到累了,但只要熬过这个阶段就没问题了。每次跑完都感觉身体被打开了一样,大脑回路也豁然开朗了。”

谈及时下占用同学们很多精力的微信与 QQ 等社交软件,周晓政说:“生活不要依赖那些社交软件,我们要征服手机,不是要让手机征服我们。”“我曾做过一次支教,那期间从没有使用过网络,但并不觉生活真的就缺少什么了。”

周晓政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用心去做,都会有好的结果。”比如当班长,就要用心观察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发现在生活上或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就要立即与其私下沟通。“开学时有位同学表情很奇怪,我就去和他聊天,原来他家里葡萄还没有卖,没有办法交学费,我马上就去联系老师,帮他办理贷款。”

交流中,周晓政还就奖学金和操评等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同学们都收获了满意的答案,活动在一片温馨的谈笑声中结束。

         

 

持之以恒精进不觉——“真人图书”第八期:包和平  

 


 

1126,开发区校区图书馆第一借阅处,曾任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大连民族大学学报》主编的包和平老师作为真人图书被“借阅”。包老师潜心学术笔耕不辍,业余时间爱好广泛,深厚的学问素养、丰富的人生阅历吸引了众多同学报名“看行走的书,读有故事的人”。  

活动现场摆放了包老师的摄影作品,指着这几幅得意之作包老师打开了话匣子:“摄影能陶冶情操有益身心,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也是很辛苦的的事情”。他为了捕捉到江西婺源太阳初升的镜头凌晨两点就守候在拍摄地点;在东非塞伦盖蒂草原拍动物大迁徙的时候也是历尽艰辛,而所拍的5000多张照片也仅能挑出几张满意的。有同学问到构图会否影响捕捉?包老师认为,基本的构图还是必要的,举例说现场的一幅作品就是对角线构图看着很舒服,当然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转瞬即逝的,应该先拍下来,然后再作调整。  

有同学问:“大学生选择哪些书来读?”包老师回答说:一要把老师要求的专业书目读好、读透;二要读经过几百年积淀下来的经典著作、传统文化名著,“入门时会比较难,但读进去就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些学术型知识的记忆要挑重点有选择地做笔记。”  

老师认为唐诗宋词要颂读原文,不要看过多解释赏析类的东西,因为这些作者的个人见解容易误导读诗的人。自己一时看不懂没关系,背下来,慢慢地品,就能理解作者的真意了。有些没有句读的古文也是这样,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们说的“中国的文学经典在文言文里”是有道理的,《诗经》自己就读了三十多遍,《史记》是史书,也充满文学色彩,写人物、历史事实都非常精彩,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值得我们去精读。  

有同学对“写诗填词是表情达意为先还是认真按格律来”存在疑惑,包老师的观点是:在创作方面,填词作诗可以用古韵也可以用现代韵,个人认为如果标出了“七律”、“五绝”就要按格律来,给现代人看的诗用中华韵比较好。  

老师有着三十年的图书馆工作经历,有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咨询这份工作对馆员的能力要求以及少数民族古籍的发掘和保护问题,包老师说南方的水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古籍一方面数量少,另外保存环境也不好,需要人去发现和解读,进而开发、挖掘和保护,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如果有志于此尽可以向这方面发展。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鉴定专家和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包老师对学术论文的写作颇有心得。他说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在个人熟悉的领域,与专业高度相关,然后利用数据库看至少30篇以上的论文——这等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这个世界,再用年轻的观点发现新的问题”,从布局、题目到摘要、参考文献研究别人是怎么写的;自己写论文时可以先想到哪里写到哪,然后重新整理组合一下,答辩要用到的名词、术语、概念、引文都要心中有数。  

有同学知道包老师是学校书法教育协会会长,特意带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请包老师品鉴,并提出了“书法的古趣和现代审美特征”的问题。对此包老师认为书法还是要“循古法”,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达到我们难以企及的高度,值得我们礼敬,现代书法的审美有点走偏了,有些人哗众取宠,这不可取,写的东西起码要“让人看懂”、理解要表达什么东西,对初学者来说要从基础开始多下功夫,20年以后再拿作品出来给人看。  

作为一个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学者,他把汉字、汉语运用得如此纯熟令到场读者十分好奇。对此,包老师认为是自己读书、学习、接受汉文化熏陶的结果。自己青年时期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比较多,汉语水平逐渐提高;另外在原单位给同事讲了三年专业课,对自己的口才、专业知识等都是一个锻炼。平时坚持每天写500字,可以是专业随想,可以是心灵感悟,写完再去干别的。书法也是每天写100字,日日不辍。“把时间管理好事半功倍;持之以恒,不知不觉每天都会有进益,终生受用”。  

最后,在现场的互动环节,一位女同学答上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下句“读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获得了包老师签名赠送的诗集《小桥流水人家——婺源纪行诗》,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文/陈新颜)  


         

民大精神永传承   ——“真人图书”第九期:张英福  

 

 
 

11   月27日   ,大连民族大学副校长张英福老师做客金石滩校区图书馆。作为今年真人图书的压轴大戏,张校长与大家分享了学校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通过亲身经历讲述了建校初期的坎坷道路与老一辈建校者的奋斗精神,并勉励大家继续努力拼搏,把民大精神传承下去。本次活动由图书馆馆长杜智殊主持,图书馆全体馆员参加。  

张校长将学校这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为争取立项的筹建阶段、边建设边办学边争取挂牌的正式建校阶段与快速发展至实现更名这三个阶段。通过一幅幅富有年代感的照片,张校长讲述了学校创业初期举步维艰的坎坷道路;分享了一次次审批通过时的兴奋与激动;并通过一组组数据展示了学校一切“从无到有”的辉煌历程。  

张校长特别讲述了创业初期学校面临的种种困境。由于资金的严重匮乏,建筑工程进展缓慢;很多划拨给学校的土地都被迫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转让出去;甚至连学校筹建组也一度面临解散的危险。而随着老一辈建校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的与不辞辛劳的四方奔走,学校在历尽波折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张校长告诉大家,不要忘记老一辈建校者为学校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阿英噶、田仁寿、赵安君、金涛等老领导在学校最为艰难的时刻始终怀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张校长说:“当年阿英嘎院长曾提到,就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在东北建起一所民族大学。”“没有他们的奋斗,就没有学校的今天。”而这些老一辈建校者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所现代化的民族高校,更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民大精神。  

如今学校正在健康、快速地发展着,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而这支教师队伍中也有了更多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张校长说:“这些年轻人令人感动,你们对学校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而这正是对民大精神的传承。”(文/马赫)  

 

 

 

 

 

 

 

 

 

 

上一篇:好学:就有道而正焉—“真人图书”第一期:郭九林老师

下一篇:第六届文化月活动如火如荼进行